首页 常识

出梅是什么意思(“出梅”时间已定有啥说法?)

更新时间:2024-12-03 08:00:44  浏览:100


“出梅”时间已定,老话“不怕出梅晴,就怕出梅淋”,有啥说法?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出梅”的时间了。出梅,简单来说,就是梅雨季节结束的日子。

我们来理解一下“出梅”的含义。出梅,顾名思义,就是梅雨季节结束,天气逐渐放晴。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通常从六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中旬左右。这段时间内,雨水频繁,空气潮湿,衣物、家具都容易发霉。

在南方待的这几年,让我尤其讨厌这梅雨季节,在梅雨季节里,就感觉心情都不是特别好,所以大家都盼着它早点结束。

老话常说:“不怕出梅晴,就怕出梅淋。”这话到底有啥讲究呢?

如果出梅的时候天气晴朗,那就意味着雨水少了,空气湿度会降低,家里的衣物、家具就不容易发霉了。

而且,晴朗的天气还能让人的心情变得愉快,毕竟谁都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嘛!

但是,如果出梅的时候还是阴雨连绵,那就意味着雨水还会继续,空气湿度还是很高,家里的衣物、家具还是会发霉。

更重要的是,连续的阴雨天气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让农民们头疼不已。

在这个时节,老祖宗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出梅的口诀。这些口诀简洁明了,易于记忆,不仅指导着农事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这句口诀形象地描述了出梅前后的天气状况。当梅雨季节即将结束时,雨水会特别频繁,仿佛天空在倾尽全力地洗涤大地。而在这之后,将迎来一段长时间的晴朗天气,阳光炙热,雨水稀少。

“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

这句口诀则精准地指出了出梅的时间。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而丙日,则是根据干支纪日法推算出的特定日期。当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到来时,便意味着梅雨季节的开始。

同样地,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则是出梅的日子。今年的小暑7月6号,第一个未日是在7月6号,是辛未日,因此,今年的出梅日子就是在7月6号。

这样的口诀,既符合自然规律,又便于人们记忆和运用。

除了这些具体的口诀外,老祖宗们还通过观察天气、气候等自然现象,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出梅的经验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