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09:15:40 浏览:100
职务侵占罪是公司反舞弊业务中常用的利器之一,上至董监高及中层领导,下至门卫及保洁,甚至是小区保安,原则上都会受到职务侵占罪的规制,但是职务侵占罪的构成条件究竟是怎样的?
职务侵占罪规定在我国《刑法》第217条,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首先,本罪的构成主体必须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但是并不是一定要求员工一定要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交、公积金才能将单位与员工对应起来——只要是该工作人员受单位管理、为单位的利益而从事一定的工作,都属于上述法条中的“工作人员”,包含临时工、实习生、派遣工等;
其次,行为人的行为模式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如利用自己的管理、看护、使用中的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而实施职务侵占行为;
最后,行为人必须是将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如果行为人占有单位的财物有合法依据,那么是不能被评价为职务侵占的。
目前,职务侵占罪的构罪标准问题具有一定的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公安部、检察院在2022年5月15日实施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下简称“《立案标准(二)》”)中,将职务侵占犯罪的立案标准规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而目前仍然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6年4月18日施行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将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标准规定为:“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2倍执行”。
而受贿罪、贪污罪的数额标准是多少呢?在同样的《解释》里,规定:“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所以,按照2016年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数额起点是3万元的2倍,即6万元。
上述的《立案标准(二)》和《解释》关于职务侵占罪的入罪口径相差较大(一个3万就要立案,一个6万才构成犯罪,但是都有检察院的参与,刘律师感觉在这两个规定上最高检有点分裂了),那么实务中法院、公安部的规定不一致怎么办?
公安的立案标准当然不能决定法院的审判标准,虽然最高法有个规定——《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法发〔2010〕22 号),规定了全国各级法院在审判中可以参照适用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
但是这种参照适用也是有明确的前提条件的,即“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经济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没有规定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时,可以参照适用《标准二》的规定。”(里面的《标准二》仅指前段中的立案追诉标准(二))
也就是说如果法院对于相关犯罪有明确规定量刑标准的,法院当然不能参考适用公安部的立案标准。而职务侵占罪中,最高法在2016年有明确规定职务侵占罪的入罪数额是6万元。公安部规定的3万元的立案追诉标准,不能被各级法院所采用(即使它是2022年的新规定)。
根据喻海松老师的观点,在司法实务中,尤其是经济犯罪领域,因各种原因,直接制定司法解释来明确某一罪的定罪量刑的条件不够成熟时,一般会出现立案追诉标准“先行”的情形。法院可能会根据立案追诉标准的“试行”情况来决定未来的司法解释尺度。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现行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的标准,法院当然应当适用,即使日期在司法解释之后的立案追诉标准与其不一致;对于司法解释没有规定的,法院虽然可以参考适用,但是也应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情形来具体把握,而不能机械地将立案标准“照单全收”。
综上,职务侵占罪的入罪标准应该是6万元。
根据刘律师在检索平台alpha上的查询,有关职务侵占罪的裁判文书数量近两年来呈下降趋势(图一),但是刘律师认为这并不是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有明显减少,而是近三年以来,大多数刑事裁判文书不再上网,从而导致公众可以查看到的文书数量有明显下降。
在地域分布上,该罪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案发较多(图二)。行业发布上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案发数量较多(图三)。
从去年的公安部的立案追诉标准将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大幅下降以来,可以预测的是未来司法部门对于本罪的打击力度不会减小,尤其是众多大中型企业越发重视反舞弊的前提下,公司作为受害人的控告案件也会高发。所以,司法实务工作者、职场人都应该重视职务侵占罪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