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15 09:46:08 浏览:100
我这次到平潭,同样带了这三个任务。平潭作为一个海岛,风景自然是以海为主题,清澈的海水、干净的沙滩、浪漫的风车、遍布海边的石头厝是它最大的特色,哦对,差别忘记这里最让人疯狂的追蓝眼泪,千万不能错过。因为平潭自古就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岛屿,所以我在探究本地人文方面感觉还缺少点素材,好在,当地特色美食我总算没错过。
来之前就有朋友告诉我,去平潭一定要吃海蛎饼。来过以后,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改一下:来平潭一定会吃海蛎饼。因为,你不管走到哪里,它都在。
什么是海蛎?沿海的人可能会笑,但真的有很多内地人说不清这玩意,因为它有一个同胞兄弟在捣乱,那就是生蚝,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只有把它们放在一起才可能分清楚:生蚝大海蛎小。价格上差别也很大,生蚝要比海蛎高上四五倍,吃法上也有所不同,生蚝一般都是单个吃,比如烤生蚝、蒸生蚝;而海蛎一般的做法是剥好一盘后,与其他菜品材料一起烩,比如海蛎煎、海蛎粥等等。我这一说,相信大家能分清下图中哪个是海蛎哪个是生蚝了吧。
海蛎饼,是一种油炸食品,做法比较简单:提前用米粉或者豆粉做成米浆,糊在大勺底部,再放入提前用调料腌制好的紫菜、包菜、肉以及海蛎等(有的商家为了吸引客人,还会再加上一只小海虾),上面再糊上一层米浆,然后放油锅里炸至金黄,捞起待凉,一口下去,先酥后嫩,油而不腻,口齿留香。
外地人到平潭,你是逃不过海蛎饼诱惑的。早上起来去小吃店过早,只要是粥店,里面就会有海蛎饼;到北线看北港村、到长江澳和北部湾看风车,路边的小摊中有一长排都是炸海蛎饼的,而且价格与城里的小店一样,累了饿了,只有这种海蛎饼可以拿着边走边吃,又香又便宜,而且不觉得油腻,你可以忍住不吃,但口水能答应吗?走在县城大街小巷,不经意间也可以遇到几个专门做海蛎饼的小店,你一个外地人来平潭,遇到这种平时吃不到的海鲜饼,不尝一下简直就是罪过,虽然是本地人已经吃腻歪的东西。
名字听起来很吉利,但怎么都难跟美食联系起来,但它们确实就叫这个名字,我们同桌几位海峡对岸来的朋友也证实说,他们那边也有这两种美食,一直都叫这个名字,很喜欢吃,它们到底是何方神圣?
时来运转,上桌后看起来有点像青团,做法上跟我们的包子有点类似,但内容上却是天壤之别。它是用米粉或豆粉加上地瓜粉做馅皮,里面包上紫菜、包菜、海带,海蛎、鱿鱼、虾仁等八种海鲜馅料,底部垫上艾叶或竹叶上锅,蒸熟后外皮呈诱人的金黄色,里面则是满满的宝藏馅料,一口鲜,一口香,海鲜的气息在口腔里久久留存,嘴里吃着,眼睛却盯着盘子里还剩几个。
天长地久显然很喜庆,它是用地瓜粉做皮,里面根据个人爱好包上白糖、花生碎、红枣等,油炸至金黄即可,吃起来软糯可口,香甜宜人,饱满的美食层次感令人回味无穷。由于它的做法和名字非常吉利,口感又非常享受,成为当地人办结婚喜宴时的必备佳品。
当地主人说,只要有外地朋友过来,餐桌上一定少不了这两种食物,以示尊重和欢迎,事实上确实如此,我在平潭四天时间里,几乎每一次正餐的桌上都会有这两种美食,大家尝过以后也都赞不绝口。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我上面介绍的几种美食里,都有一种特殊的辅料——地瓜粉,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薯粉,有一定粘度。我们家常做菜时,也会使用少量地瓜粉,它可以让炒肉更滑嫩,让汤汁更香浓。但平潭对地瓜粉的使用却是江湖式的大手笔,很多美食里都少不了它,使用的分量常常是与主材平起平坐,让主材在散发自身香气的同时,更增加口感上的软糯感,再挑剔的食客也无法忽视地瓜粉的存在。
到平潭第一天,导游就告诉我一句经典的话:在我们平潭,万物皆可地瓜粉。后来几天的味蕾旅行中,也确实感受到了地瓜粉在平潭日常饮食中的地位,尤其是最后一天,更让我感到哭笑不得。
早上在68海里景区等开门时,顺便在一家小摊上过早,看一道名为“福鼎肉片”的小吃品相不错,没吃过的东西必须来一份,看着像面锭子,里面又裹着瘦肉,吃着又糯又香,随口就问老板,这个裹着瘦肉的是红薯粉吗?老板说不是,是木薯粉。我没听懂他的本地话,他也没听懂我的红薯粉,两人纠结了半天,旁边一个本地游客说,就是地瓜粉。那时我突然就想起导游的“万物皆可地瓜粉”,当时就笑场了。
我开始以为地瓜是平潭的主要农作物,后来在跟一家民宿老板聊天时才知道,平潭三山六水一分地,即使是一分地里也大都是石头的地盘,根本长不出什么农作物,所以平潭历史上就是一个贫困地区,当地人虽然以打鱼为生,但也不能天天吃鱼,为了解决生计,就从外地调运来大量地瓜,久而久之就有了以地瓜为主要食材的生活习俗,那些海蛎饼、天生地久、时来运转等等食物也都是为了方便出海携带,才慢慢形成的平潭特色,如今,这些特色经过一代又一代平潭人的精心改良,已经成了福建有名的特色美食,来平潭,可千万不要错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