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福建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同安梵天寺

更新时间:2024-09-28 11:30:35  浏览:100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南普陀寺同为厦门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禅寺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

焚天寺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厦门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禅寺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

焚天寺

同安梵天寺坐落在厦门市同安区大轮山南麓,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创建,初名兴教寺,是福建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唐代咸亨年间形成规模,有大小庵堂72所。至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合为一处,改名"梵天禅寺"。元代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毁于兵火。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住山僧无为重建,形成完整的佛寺,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体建筑,由下而上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规模恢宏。厦门的妙释寺、鼓浪屿的日光寺均是它的分禅。寺后有纪念朱熹的明代建筑文公书院、仰止亭、石瞻亭、千佛阁、魁星阁等建筑群,茂林修竹,环境幽雅。

焚天寺

同安梵天寺整体建筑庄严肃穆,宏伟壮观。其中金刚殿、大雄宝殿、法堂于民国七年(1918年)被北方军阀张树成纵火烧毁,仅存山门、钟楼和一些题刻。文革期间又在原址上修建同安县看守所。随着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及落实宗教政策,厦门市政府决定复建梵天寺,在人民和海外侨胞的重视和支持下,终于在1993年11月底搬迁看守所,翌年元月举行梵天寺复建奠基典礼。同年年底,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先后施工复建。1997年9月落成,寺前开辟梵天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焚天寺

宋朱熹为同安主簿时,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处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筑的仰止亭、刘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导的紫阳书院等,都是纪念名儒朱熹的重要历史建筑。大轮山因其"群峰自北奔跃如车轮"而名,方圆约一平方公里,海拔108米,自古就是同安名胜,自清代康熙年间形成"轮山八景",即轮峰迭翠,浔海归帆,东溪塔影,绿沼荷香,幽岩月色,梵寺钟声,瞻亭石倒,圣迹泉浏。

焚天寺

现修复山门、功德堂、念佛堂、钟楼和千佛阁等古迹。山门因蛀蚀,1981年仿古重修;门前立两尊"石将军"和两座石经幢。门楣原有朱熹题写的一块"大轮山"漆木匾,每字二尺一寸见方,苍劲有力,已毁。钟楼在原寺院东侧,四角亭式的双层砖木建筑,造型古朴大方,内原有重650多公斤的铜铸古钟,上刻"明洪武二年造"字样,今无存。法堂小花园保存着完好的唐代石刻,其中有3块浮雕,人物皆着短袖上衣和长裙,分别摆出吹笛、击拍和捧莲果的姿势,下方两角浮刻浮云图像,以衬托仙女从天而降的轻盈柔美,人物造型与装饰都象敦煌飞天壁画。

焚天寺

钟楼旁还有一座婆罗门佛塔,原是同安城内西安桥头的镇桥石塔,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4年),1957年迁今址,故又名西安桥塔。塔为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高4.68米。其中须弥底座高1.78米,四面浮雕走兽,四角浮雕侏儒;二层每面浮雕坐莲佛像;三层四面浮雕佛教故事图像,四个上角浮雕展翅神兽。该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及石雕艺术的珍贵资料。1961年,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厚学法师圆寂后,其占地120平方米的舍利塔园是目前厦门地区最具壮观的僧人墓园。"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

相关推荐